股票配资注册 中国汽研回应理想碰撞测试争议 测试真实性引发车企对峙
中国汽研回应理想碰撞测试争议 测试真实性引发车企对峙!理想汽车在7月29日的新车发布会上播放了一段测试视频,展示了全新纯电SUV理想i8与一辆8吨重卡以100公里时速正面对撞的场景。测试中,重卡四个车轮离地弹起,驾驶室与货箱分离股票配资注册,整个车头倾倒在理想i8前挡风玻璃上。而SUV的A柱、B柱、C柱及门梁均无变形,所有气囊正常打开。
当网友通过未打码方向盘认出卡车品牌是乘龙后,这家隶属东风柳汽的商用车企业被推上风口浪尖。直播间涌入大量质疑留言,迫使乘龙卡车在抖音评论区激烈反击,称“法务部门正在处理”、“聪明人一眼看出假”,点燃了这场关于测试真实性的行业争端。
争议的核心画面令人震惊:两车高速相撞瞬间,8吨重的乘龙卡车前轮腾空弹起,驾驶室与底盘连接处断裂,车头直接“趴”在理想i8的前车窗上。卡车如同被掀翻的甲虫,四脚朝天。测试数据显示,理想i8在两次撞击中承受了惊人的冲击力——第一次正面对撞产生超过100吨载荷,第二次侧面碰撞也达到80吨载荷。理想汽车宣称,经历如此巨大冲击后,其电池包无漏液、无起火,车门还能自动解锁。
发布会现场掌声雷动。理想借机宣传了i8的短前悬安全结构,称其拥有3个纵向力传递路径和11个环形吸能结构。然而,重卡品牌却成为这场安全秀的“牺牲品”。
随着质疑声涌入乘龙卡车抖音直播间,品牌方在评论区连续发文:“法务部门正在处理”、“被摆了一道”、“聪明人一眼看出假”。这些火药味十足的回应迅速被截图传播。乘龙卡车工作人员对媒体表示,每辆出厂车辆都经过严格质量把控与安全检测,公司会持续跟进此事。尽管语气趋于官方,但乘龙卡车的抖音账号随后发布了一段“乘龙龙骨驾驶室”宣传视频,标题强调安全“硬实力”,被视为对舆论的隐形反击。
“卡车碰撞后解体是否正常”成为网友争论焦点。有卡车司机在社交平台比喻:“就像拿铁锤砸鸡蛋,结果锤子碎了,却说锤子质量差”——关键要看测试条件是否合理。
随着争议升级,测试执行方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(中国汽研)被推至台前。7月31日,其证券部工作人员回应:测试全过程符合所有规定和标准,未因客户关系调节车辆参数。但对于具体遵循何种标准,工作人员仅表示需与业务部门确认,并透露该测试不属于国家公告准入测试,非强制性项目,通常用于车辆开发验证。中国汽研作为国家一类科研院所的身份背书,未能完全消解公众疑虑。关于测试卡车的来源,工作人员称是“市场端随机购买的全新车”,但具体采购渠道仍需核实。
处于舆论中心的理想汽车迅速采取两套应对策略。先是紧急给后续发布的测试视频中卡车商标打码,试图淡化品牌指向;随后发表声明强调测试由第三方机构全权负责,卡车也是机构随机购买,理想“没有任何指定”。在技术层面,理想详细说明了i8的安全设计:开发阶段同时满足C-NCAP和C-IASI最高安全标准,涵盖100项测试工况,包括钻卡、卡车夹击等极限场景。并指出全系车型此前均获中保研最高评级,试图构建系统性的安全可信度。
这场碰撞争议暴露出汽车行业安全测试的灰色地带。当企业选择超越国家标准进行“自愿测试”时,测试方法、对象选择都可能成为商业武器。乘龙卡车作为东风柳汽旗下主力商用车品牌,产品覆盖快递、冷链、工程等多个领域,客户包括顺丰、京东、“三通一达”等物流巨头。其驾驶室安全性直接关系品牌商誉,此次事件可能导致企业形象受损。
理想汽车选择在首款纯电SUV发布会上展示对撞测试,瞄准了电动车用户对安全性的高度关注。但将第三方品牌产品置于明显“失败者”位置,触动了商业伦理的敏感神经。
类似争议早有先例。2023年某手机厂商在发布会上用“竞品对比测试”贬低对手,结果被揭发测试条件不公,最终公开道歉。汽车行业因涉及生命安全,测试的公正性更为敏感。业内专家指出,非标准测试的核心问题在于缺乏统一评判尺度。如同两个拳击手比赛,若未事先约定量级和规则,结果毫无意义。此次对撞中卡车与乘用车的结构差异——卡车为保护驾驶员采用的“溃缩式”驾驶室设计与SUV整体刚性本不相同。
乘龙卡车的激烈反应也折射出商用车行业的生存现状。在物流行业利润压缩的背景下,国产卡车品牌依靠性价比与可靠性争取市场份额,承受不起“不安全”的标签打击。卡车司机老张在手机上刷到测试视频时直摇头:“我开三十年卡车没见过这么撞的。”他的乘龙H5刚跑完五十万公里,驾驶室螺栓都没松动过。而在乘龙卡车的抖音评论区,网友分成两派激烈交锋:“重卡撞不过SUV?骗鬼呢”对战“国产车就是不行”。
中国汽研的实验室里,那辆驾驶室扭曲的乘龙卡车已被贴上封存标签。第三方检测报告尚未公布,但乘龙卡车的直播间已悄然上线“龙骨驾驶室解剖模型”演示。
股票配资注册
申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